2021年4月14日,第二期动科院力源悦读成长俱乐部又迎来了一次精彩的书评评选活动。本次,共有六位同学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以下是对各书评进行的简要摘录。
贾子璇同学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有感,她首先为我们讲出主人公拉塔的境遇吸引住我们的眼球。“我觉得她思想的自我挣扎是这本书里最触动我的地方”贾子璇如是说。这本书中的矛盾激烈碰撞,为读者展现出来现实与虚幻,妥协与抗争,迷茫和疲累的冲突。但是书中这样道:“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自己的内心。”拉塔的父亲暴躁、偏执、充满幻想,母亲是懦弱的,不敢反抗的,她有着正常人看来不幸的原生家庭。而原生家庭的背景下埋下给孩子很多限制,随着时间推移,愈发难以更改,甚至根深蒂固,可能一生的框架都有所上限。但是最后塔拉逃离巴克峰,救赎了自己!
《蒋勋说宋词》这篇读后感让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韩熙载部分中,强锐同学描写出了韩熙载夜宴图的景象,其中跃然纸上的有他的眼神,是晦暗不明的眼色穿过千年的斑驳画卷,仿佛书写着他无人能领会的难耐凄凉。韩熙载惊才艳艳,负少年盛名,后却在风气污浊的朝堂中被认为是狂妄不羁之徒,人人排挤。他没有等到他的伯乐,最后终于退缩了,变成了南唐里最奢靡放浪的庸臣,变成了史书间最无能怯弱的懦夫。读来令人悲哀,似乎这些文字已经透过历史,画卷中萦绕着耳边遥远的沉重一叹。
殷千越同学在阅读《红岩》这本抗战著作之后 开始了深沉的思考。对于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我们去铭记,斯人已逝,幽思长存。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们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在《红岩》这本书中的那么多英雄,让殷千越同学难忘的却是许云峰,是他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死亡的镣铐铐住了烈士的肉体,但是他们都灵魂、他们的革命信念却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
余冬雯同学书写的文章《美的视角》是在品读林良的作品《月光下织锦》后有感而发,这样像同龄人一样的作品,让余冬雯同学收获了希望中书的样子——充满烟火气的真实流露。在作者笔下,这本书的世界是一个儿童才看得到的世界,但余冬雯同学却希望所有的大人也都能尝试走进这样的世界,这不应是孩子独有的福利。在这本书中,无论是孩子眼中的宇宙,还是主人公回忆里的杨柳畔,都徐徐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相信大家都熟知罗丹的名言:“这世上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即使是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也能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哪怕是生满青苔的墙角也能令我们驻足。
郭宇帆同学对《法的门前》这本书抒发了自己的观点和读后感。相信大家可能会这样认为:以前我们对于法律的印象,是枯燥无味的机械法条,诘屈聱牙的门槛化表述。冷漠的程序般的法条机器就在规则高地俯视着芸芸众生。他认为作者虽然并非无法融入“法”,却也像是一个也徘徊在法的门前的人。作者在《法的门前》,以英美法系以普通法和衡平法为基础,在立法和司法过程中更多地强调遵循先例,也强调独特的当事人主义,而总结过往的诸多经验和先例,也引发了一连串的深邃的思考。
孙露同学认为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是社会学的经典书籍,是一本从文化角度认识中国社会的论著。在阅读此书之后能更加客观辩证地看待乡土的中国社会。这是由于社会的急速变迁,“土”被蒙上了贬义的意味,“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一个概念不同时期往往会具有不同的时代色彩,阅读这本书之后才知道泥土可贵,土是传统中国、当今中国的命根,“土”在我们的文化里占据着高位,也理所应当占据这样的位置。去感悟在乡土的中国上生长起来的一切才能推动现在的社会朝着更科学更秩序的方向发展。